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①由诸侯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②由百家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①由诸侯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②由百家争鸣走向独尊儒术

③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④由奴隶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③④

 

查看答案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②周王的嫡长子与分封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君臣关系③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与团结④保证了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截至1989年,共有61人被边防哨兵枪杀。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万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989年9月11日:成千上万的东德人借道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再次向西德逃亡,史称“公民大逃亡”。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角度简要分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10分)

(2)你如何评价“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5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9分)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