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2月孙中山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铁路国有”和“教育普及”列为民
生主义的四大纲。他认为,只要实行这四大纲,“我中华民国之国家就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孙中山的这种认识 ( )
A.说明了他已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B.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富强的迫切愿望
C.反映了他对中国当时的政局心灰意冷
D.印证了当时中国实行民生主义的良好内外环境
史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庚子、辛丑以后,国家危机日益暴露,而满洲
部族之意识日益鲜明。”这主要表现为清政府 ( )
A.实行“新政” B.实行“预备立宪” C.罢黜袁世凯 D.镇压革命派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说:“运动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
益所表现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
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函中“运动”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张居正
当时不得不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不包括 ( )
A.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破产逃亡 D.政府财政匮乏
《左传》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卿大夫赵鞅在某次战前宣布的誓词:“克敌者,上大
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赵鞅的这一政策 ( )
A.遭到了人民普遍反对 B.导致了战役的失利
C.开创了郡县制度 D.加速了封建制形成
右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