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8分)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甘薯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