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发展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各国的变法运动 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请问题: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甲、乙说法的依据何在)?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6分)

(2)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研究的题目。(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在历史上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4分)

(4)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怎样看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 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大清王朝》

问题:

(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6分)

(4)概述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