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之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扰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四  2004年,为报复哈马斯集团制造的一系列自杀性爆炸袭击,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新领导人兰提斯。哈马斯表示:一定要为两位领导人报仇: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军民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而这种互相报复的行动,在中东地区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怪圈。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以来为何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从材料三看出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了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为此他的政策作了什么调整?(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分)请设计一个解决的方案。(6分)

 

 

(1)目的: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 原因:美苏两国基于霸权需要插手这一地区,使得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 调整:开始与以色列谈判,开启了中东和谈之门。(6分) (2)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的威胁。(3分) (本小题第二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请结合提示组织答案。)  提示:合理处理领土的划分;实现土地换和平;减少大国干预:强化联合国的作用;相互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加强联合,共同打击恐怖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克提出实行法治原则,防止专制独裁的统治。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这些法律的最终目的且唯一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他把国家主权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有的称执行权)和对外权(有的称联盟权)。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来掌握。在君主制国家中,两种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应联合在一起,委托于君主。但行政权和对外权必须从属于立法权,君主必须服从民选的议会。

材料二  洛克只注意到立法权应当同行政权严格地区别开来,却没看到司法权也是应同行政权相对立的。行政、司法不分,这是究政制度理论中最忌讳的一种形式。

(1)据材料一,洛克主张建立的是什么形式的政治体制?指出洛克提出这些主张的现实目的是什么?中国唐代的权力分配与洛克的主张是否一致?简要阐述你的理由。(9分)

 

(2)据材料四,洛克的分权理论有什么欠缺?近代哪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建设中弥补了这种欠缺?这个国家实践的是哪个启蒙思想家的什么理论?(6分)

 

 

查看答案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在经济方面改革赋役制度,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与原来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首先,赋役合并征收。即“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明初的赋役制度,在田赋方面有夏税,有秋粮;在役法方面,有里甲,有均徭,有杂役,而且役目繁多;还有土贡方物等的征派。一条鞭法除繁趋简,使民人易于知晓,“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

其次,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原来赋与役各有其特定的征派对象,赋由田地出,役向户、丁派。一条鞭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征派办法,将部分徭役负担转嫁到田亩中去。即赋税仍按田亩征收,而徭役则由原来的按户、丁征派,改变为按丁、田征派,所谓“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即令在人口大量逃亡的情况下,明政府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丁银的收入。同时,这种办法对那些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也可以减少一些负担。

再次,在法定意义上取消力役,实行雇役。……雇役制度的确立,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松弛。

再次,田赋“计亩征银”。赋役征收的货币化,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赋役银征收由地方官直接办理。这既减少了赋役征收的层次,提高了征收效率。同时也可以使人民在交纳赋役银时少受一层克扣和剥削。

——一魏千志《明清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一条鞭法推行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分析一条鞭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9分)

 

 

查看答案

(37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孟子、荀子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4分)

 

材料三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是怎样形成的?据材料四分析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9分)

 

(4)据材料五,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8分)

 

(5)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理学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2009年9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朝核及东亚共同体议题会议上,日本外务省发言

人儿玉和夫表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梦想……这其中需要完成一个功能性一

体化的过程,理想状态下的共同体应该是综合性的。”目前,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相似的

组织集团是(    )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