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分)
(3)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的漫画观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不同国家不同改革的综合认识。(4分)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浅谈北魏均田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8分)
毕加索的晚年,尤其喜欢模仿过去古典大师的作品,然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更是一种变相的解读和重构,可以从另外一个崭新的角度重读那些经典的画作。最有名的例子是毕加索对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变奏仿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属印象派绘画,后者属现代派绘画
B.前者属现代派绘画,后者属印象派绘画
C.前者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反映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追求
D.后者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绝望和孤独
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说:“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这位物理学家这样说的依据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C.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 D.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三百多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牛顿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这里所说的“黑暗”不包括( )
A、天主教神权统治及神学思想的束缚 B、专制王权的压迫及“君权神授”思想的蒙蔽
C、等级特权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D、财产私有导致的社会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