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D.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时因为上海完成了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决定要
A.超过印度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追赶美国 D.重点发展轻工业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欣欣向荣
D.李鸿章在这一时期创办了开平煤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晚清政府的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