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卫祖先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卫祖先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连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们回到老路上去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陈旭麓先生所说的“两者的冲突”应该是指中国近代史上:

A.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和保皇派的论战                   D.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论战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让权予袁世凯                   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C.康有为流亡国外                       D.袁世凯复辟帝制

 

查看答案

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