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
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
(1)当时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2分)用史实说明此后中国如何实现图中的“民主统一”?(2分)美国对“民主统一”后的中国持什么态度?(1分)
(2)尼克松访华之时,中美两国的对外关系各自出现了什么新局面?(4分)
(3)1979年邓小平为什么被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2分)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1分)
(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15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以法国为例叙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1分)
(2)你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4分)
(10分)洋务派的“道”与“器”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与文化》
(1)文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2分)洋务派对两者的态度如何?(2分)
(2)洋务派“天将器还中国”的论述目的是什么?(2分)
(3)如何评价洋务派 “道”与“器”的主张?(4)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作于19世纪80年代初 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
(2)俄国官员为什么说“农民一切都变了”?(3分)有何意义?(1分)
(3)列宾与俄国官员对俄国社会的描述为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3分)
(10分)科举制度传遍欧洲
1835年,曾经居留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于什么时候?(1分)宋朝时期这一制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格尔斯之前的300年间西方人士是如何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2分)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