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

辛亥革命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

问题:(6分)

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辛亥革命。 (2分)   

 

2)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辛亥革命。(2分)   

 

3)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评价辛亥革命?(2分)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2分) 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2分) 3)一方面,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革命的影响在城市和乡村并不均衡;另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有个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与世界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

 

1750年

1860年

1900年

中国

32.8%

19.7%

6.2%

英国

1.9%

19.9%

18.5%

美国

0.1%

2.8%

23.6%

问题:(15分)

1)1750年至1900年,与英美两国相比,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1分)

 

 

 

2)英美两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从1860年到190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查看答案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黑格尔)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

问题:(14分)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2)试以西汉以来儒学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说明文中第二阶段的论点。(10分)

 

 

 

 

查看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哪两次?带来怎样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

材料一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在帝国(注: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8分)

1)根据两段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虽然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请指出他们相同的目的。(3分)

 

3)你认为他们哪一位的观点更接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查看答案

科举制

材料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赵翼《廿二史札记·九品中正》

问题:(13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3分)

 

 

2)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的举措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8分)

 

 

3)“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新政”还有哪些与教育相关的举措?(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