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在文字发明以前,它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只要加以科学的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可靠的历史信息,如果能与考古资料恰当的印证,那么其中的真实成分将逐步显现。”“它”属于
A.文献史料 B.图画史料 C.口传史料 D.实物史料
“维新旧梦已成烟,谁识当年场上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五: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六: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七: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问题:(23分)
(1)材料一中“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5分)
(2)归纳上述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不同角度的认识。(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是什么断送了戊戌变法”。(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1分)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分)
(2)英国这种“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9世纪后期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3分)
(3)有人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3分)
(4)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政治设计都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请举例说明。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经社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材料三、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部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哥垒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会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鄢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3分)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主权归属于谁?(1分)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重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颁布《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1分)并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1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分)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1分)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分)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9分)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分)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