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上午,一座高1.2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在他曾入住过的青岛原海滨旅馆前安家落户。该铜像可以作为研究哪一问题的一手材料
A.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 B.辛亥革命艰难曲折的历程
C.中国同盟会的具体章程 D.铜像设计者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以下图片记录了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记忆,按其所对应战争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时务报》 B.《民报》 C.《申报》 D.《新青年》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更为可取的方面”包括
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种状况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被迫改变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他说:“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志隅·自序》。“他”还主张
A.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B.历史学家“三长”说
C.治史当“有资于治道” D.进行一场“史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