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棟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B.定期的集市开始在乡村出现

C.商品来自远距离的长途販卖  D.交易的商品以服务农耕为主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开始出现平民化趋势

③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朝廷官僚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則亊异’。”这反映了

A.韩非的“变革”主张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查看答案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_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

 

查看答案

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

材料二: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欧洲和中国,对人口增长的反应都是去开发更多的土地……据估计,当初自然林曾覆盖着整个(中国)国土的四分之三,而耕地的逐渐扩展,连同砍树当柴火,就使该地区的自然林持续减少,直到19世纪初大部分地方已完全失去森林。到20世纪初,森林只限于难以接近的地方和山区,而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不到国土的5%。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通过对比材料中两个表格的数据,有人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越接近近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高。

结论二: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历史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

结论三: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历史上排第二位的自然灾害是旱灾。

清选取其中两个结论,分别指出你足否同意这些结论,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2分)

 

查看答案

(32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  “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伴随着1 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10分)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