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葛剑雄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的研究,靖康之乱后出现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仅两浙路、...

据葛剑雄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的研究,靖康之乱后出现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仅两浙路、江西路、江东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已有移民及其后裔约581.2万,估计在绍兴和议签订前(即1141年前)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南方。如此大量的北方农民南迁,对南方经济发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使南方避免了北方的战乱,社会秩序稳定

B.大量北方农民涌入南方,使南方出现土地紧张等问题

C.北方农民进入南方,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农民移民南方,加强了南北方生产技术的交流

 

C 【解析】考查的是江南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的吕留良曾写到:“……进士尔何能,能作八股耳,其中并多不能者,一行作吏无须此。三百年,几十科,科数百人印累累,如今知有几人名?大约尽作蝼蚁死,人言蝼蚁可怜虫,吾言凶恶过虎兕。……”在材料中,吕留良主要想说明科举制度

A.选贤能治国,为国家所用                B.选拔的人才视野开阔

C.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            D.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

 

查看答案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岑参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王荆公诗笺注》)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下列作品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稼轩长短句》     B.《梦溪笔谈》        

C.《元氏长庆集》    D.《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4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7分)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