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大豆过江》诗云: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其中说道:“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傍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蒋介石的这段话主要表明
A.抗战到底的决心 B.幻想妥协的试探
C.排斥其他党派的宣言 D.和平解决的设想
据葛剑雄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的研究,靖康之乱后出现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仅两浙路、江西路、江东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已有移民及其后裔约581.2万,估计在绍兴和议签订前(即1141年前)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南方。如此大量的北方农民南迁,对南方经济发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使南方避免了北方的战乱,社会秩序稳定
B.大量北方农民涌入南方,使南方出现土地紧张等问题
C.北方农民进入南方,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农民移民南方,加强了南北方生产技术的交流
明末清初的吕留良曾写到:“……进士尔何能,能作八股耳,其中并多不能者,一行作吏无须此。三百年,几十科,科数百人印累累,如今知有几人名?大约尽作蝼蚁死,人言蝼蚁可怜虫,吾言凶恶过虎兕。……”在材料中,吕留良主要想说明科举制度
A.选贤能治国,为国家所用 B.选拔的人才视野开阔
C.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 D.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岑参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王荆公诗笺注》)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下列作品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稼轩长短句》 B.《梦溪笔谈》
C.《元氏长庆集》 D.《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