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古就与内地联系紧密,中央政府的管理也不断加强。据此回答下列各題。
1.吐蕃赞普即位必请天子“册命”,这种方式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有
①设宣政院②设立卫所③建立僧官制度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 ①②③ B. ①0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时指出,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学术方面,第二种是战事方面,第三种是航行方面,并由此引起难以数目的变化来。”这里的“战事方面”的成就和作用应是
A.《孙子兵法》对战争的影响
B.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C.指南针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巨大
D.火药及火药武器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作用巨大
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选项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两汉的察举制度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②③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家中,最有实力的两派是
A.儒、法 B.墨、道 C.儒、墨 D.兵、道
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在综合开发前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多数居民没有电用,年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1933年5月美国国会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1933年成主的田蚋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募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包括7个州的广大地区受益,平均收入在工程发挥效益手增长4倍,美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所耗的电力也是靠田纳西工程提供的。
——摘自吴予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水利建设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历史背景。(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所产生的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水利建设的认识。(4分)
(32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倒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镝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田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写费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酌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3分)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9分)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8分)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