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条约中,涉及侵犯我国东北地区领土主权的是 ①《尼布楚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下列条约中,涉及侵犯我国东北地区领土主权的是

①《尼布楚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              (    )

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

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      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文献中,在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基础上编订而成的是

①《墨经》        ②《大衍历》        ③《梦溪笔谈》       ④《授时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C.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               D.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查看答案

从历史上看,东亚(含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联系就较为密切,形成事实上的东亚经济圈。到了现代,东盟、APEC组织的建立和东亚共同体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就古代东亚历史来看,各国经济联系的力量远远大于政治联系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才使各国走到一起。

材料二  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2009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成为当时国际社会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有人认为 “东亚共同体”最大的难题,是美国因素,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1990年倡议组建“东亚经济集团”,被美国的“全力扼杀”政策当即置于死地。从东盟内部来看,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比欧盟和北美都明显,各成员国之间采取统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制度的难度加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东亚经济圈呈现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8分)

 

查看答案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探究一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一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与王安石主张上的相同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者实跋其主张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性。(4分)

探究二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选择

材料二  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义和团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是什么?(2分)分析国人注意孙中山先生方案的必然性。(4分)

探究三  新中国历程中曾经的重要字眼——“计划”

材料三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材料四  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的相同处。(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结果及原因。(6分)

探究四  数字世界——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一瞥

材料五  表1:美国的工资涨幅和生产效率涨幅(单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率(单位:%)(摘编自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5)表1所示现象带来哪些社会问题?(3分)表2反映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关税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策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4分)

(6)在你人生发展的节点,你认为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1分)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2分)

答题示例:观点:不畏困难,勇于突破。(1分)如商鞅、王安石克服压力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