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来,南京曾是六朝金粉之地,记载着历史上无尽的繁华,同样也曾见证过
①太平天国的辉煌与悲剧 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临时政府的建立
③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 ④“一五”期间横跨长江的大桥建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历史图片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请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唐朝手工业分布图和繁华的大都会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1.下列关于唐朝和明朝工商业发展的共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A.均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为中心
B.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均为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基础
D.工商业中心众多且大多都是毗邻江河水道
2.图为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乙图)。上述材料表明
①宋代商业发达 ②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
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 ④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权 B.皇权已被严格限制
C.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D.相权已被分散削弱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共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无论是汉族封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封建政权都有针对多民族国家的政策。因各民族发展水平不一,风俗习惯各异,而采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
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叙述汉武帝、唐太宗、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管理各民族的措施。(6分)
材料二:唐朝对民族上层的册封,实际上有册有封。具有不同的内涵。册,大多指册命,周边的汗国的国王或可汗;封,主要是封赐或主授少数民族酋跃以官爵。如果同时既赐官爵又承认或命之为,可合称为册封。
问题(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2分),并指出能够实施这些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6分)。
问题(3)中国古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要政策是什么?(2分)
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上述古代民族政策的本质不同?(4分)
(共16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