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记载,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

据记载,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这段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出现了人口聚居的情况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⑤这家冶铁场采用了雇工经营

A.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查看答案

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中国的《秦律》

C.英国的《大宪章》        D.《拿破仑法典》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社稷”从字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

①“社”和“稷”两者是农业社会的根基     

②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③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界和农民的尊重   

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国,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杜甫诗云:“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无欲。”从中可知“鼎”在商周时代的作用是

①权力的象征   ②隐喻政权   ③食器    ④用于收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