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

——牛顿临终遗言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4分)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2分)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2分)

其核心是什么?(2分)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2分)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2分)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