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三 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略,……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建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近代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
(2)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分析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4)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从制度的角度加以说明。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出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布莱尼茨推崇中国文化主要是基于什么来考虑的?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籍之可
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浙《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亚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利之,骤富焉
——[宋]庄丰裕《鸡肋缡》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于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城市商业布局、文学等方面引起的新变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