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8分)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2分)

 

  (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2分)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2分)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1分)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1分)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2分) (2)描述:蜀土是被神化了的人物。(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三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4分)

(3)据材料二、三,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4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3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2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5分)

 

查看答案

(8分)

赵轶峰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断代史的划分,从一开始就有以政权存亡为外部框架的取意。这种取向,从(中国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很长时间中,在中国学者中自然流行。……(其)相对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和国家制定的各类制度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日益转入对地方社会特定人群的信仰、话语、生活状况和宗教、家族等……的考察,社会学的方法论色彩在这种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正是日本侵略亚洲大陆的理论、政策步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提出了所谓‘宋代近世说’(和中国文化漂移论)。……他是要说明:中国的‘近世,早就发生,如同一个生物有机体,自己早就走完了生命的历程;不过中华文化的精神要义,已经飘移到了日本。”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学者传统的划分历史阶段的依据是什么?(2分)

(2)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学者研究历史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3)文章作者是如何理解内藤湖南的观点的?(3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2分)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4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