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1640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中叙述查理一世被审判时的情景:“第三次开庭在1月23日,情形还是同过去一样,人民向国王表示同情,且变得日益热烈起来。盛怒的军官们及士兵们虽然大声叫喊‘执行法律,杀头!’也是无济于事。……‘上帝拯救国王’的群众呼声在四面八方起伏回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专制统治的民意基础强大 B.内战后议会取得了绝对的权威
C.建立共和政体的群众基础良好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具有复杂性
《韩非子·奸劫弑臣》说:“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材料中体现出韩非子的主张是( )
A.君主要依法国 B.人民要服从君主的绝对领导
C.君主要严刑峻法统治国家 D.君主要以权威来震摄臣民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实现权位财产的平稳过渡
C.强化对奴隶的统治 D.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君,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 改回来了呢!
——选自《茶馆》
材料二 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我们不完全仿效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 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渔,自然也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 美的机器一样……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1)材料一中的李三的“牢骚”反映了中国政局的什么特征?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没有启发?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