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著作家们一般称之为自然权利的,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一的自由。因此,这是自由地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做任何事情的自由。自由这一词语,按照其确切的意义来说,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由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共同主张。(2分)说说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8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拳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二: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亭,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5分)
(37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粱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搜摸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目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两超”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五: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式的背景,(6分)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9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说的民族主义趋势及影响。(6分)
(5)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材料五所提出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4分)
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