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 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和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4分)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李大钊在《我与世界》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这表明此时的李大钊具有( )
A.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B.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C.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B.达尔文实地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C.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D.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被极大歪曲和非议。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
A.放任 B.保护 C.赎买 D.监管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