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1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2分)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2分)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1)状况: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1分) (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3分) 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1分) (3)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2分) (4)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1分)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分) (5)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2分)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 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查看答案

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