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

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早期的角色“末”后归为哪一行?

A.生           B.旦          C.净          D.丑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选修2----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败

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曰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梁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

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 ”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

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7分)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

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所

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

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

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

材料三 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奏定学堂章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4分)

(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造成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差异的主要原因。(7分)

 

查看答案

(37分)探究主题一:(19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

材料一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材料三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十.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之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十一.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十二.各县之天然富源与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而所获之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6分)

探究主题二:(8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启蒙运动

欧洲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请回答:

(1)除“天赋人权说”以外法国启蒙思想家还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3分)

(2)从西方国家殖民史的角度谈谈你对他们所说的“人权”的认识。(5分)

探究主题三:(10分)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请回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作品与这一时代有关的是(    )

A.《人间喜剧》     B.《老人与海》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