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底,西安城里到处可以听到歌曲《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首歌表达了当时人们
A.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愤慨 |
B.要求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愿望 |
C.反对内战收复失地的愿望 |
D.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呼声 |
下列是有关中国共产党党人员数变化的材料
年份 |
1923年6月 |
1927年4月 |
1927年8月 |
1928年6月 |
1932年 |
1937年初 |
党员数 |
432 |
5.7万 |
1万多 |
4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两次人数大大下降,其中第二次下降的原因是
A.“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灾难 |
B.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 |
C.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革命 |
D.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屠杀 |
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发表以上言论的意图是
A.批判新旧调和的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
B.否定传统政治伦理,建立民主制度 |
C.抨击传统伦理纲常,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反对儒家等级观念,调和中西文化的冲突 |
1912年10月7日《申报》载,财政总长周学熙对人说:“‘财政总长地位为一时的,周学熙三字为永久的,因一时之地位令永久之个人入党,昧良无耻,莫逾于此。’故对黄兴强招入党之举,坚拒到底。”这表明
A.周学熙不看重财政总长的地位 |
B.国民党建党活动的失败 |
C.袁世凯政府的官员反对民主政治 |
D.当时的一些名人对政党政治不理解 |
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有人感叹“南北判若两家”。因为这件事发生时
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
B.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
D.南方出现分裂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