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图是1954年9月20日,人民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景照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有关
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届人大会议上
④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和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干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干‘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