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公元156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万民法
C.罗马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
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都开封城的是
A.“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至晓即散,谓之鬼子市。”
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
D.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材料所指的选官制度主要盛行于
A.西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民国时期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转型”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B.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C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自述说,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的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语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袁世凯的“革命”在形式上是满汉易位,本质上则是传统的改正朔、易服色的革命,……袁世凯敢于逆时代潮流而动,主要是他头上戴的帽子是新的,但脑子是旧的。……在他看来,旧脑袋非得一顶旧帽子框着才相称、才妥帖。
——《变局》
(1)分析材料一中民众态度前后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史实说明“古老的中国”被“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8分)
(3)材料三中“改正朔、易服色的革命”指什么?(2分)旧脑袋指什么?(2分)
(4)联系辛亥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袁世凯的脑子是旧的。(6分)
(5)孙中山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做了什么?(2分)
(26分)制度创新、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1955年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制度。(6分)
⑵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一中“历史性的转变”应该是从 社会转向 社会,结合史实从政治、思想、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11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的?成效如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