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武汉战役
190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A. 反帝反封建 B. 反对外来侵略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统治 C.天朝上国思想 D.闭关锁国政策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D.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