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8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

(8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计划,才迅速解决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1)特点:国防开支明显增长。(2分)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2分) (2)原因: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疯狂扩军备战;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

——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问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主要思想。(4分)

(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如何发展了洛克的思想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实现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问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2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3分)

(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3分)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  “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其理论原则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两国宪政进程有何不同特点?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