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法制建...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这表明

A.孙中山也受到制约

B.临时大总统权力很小

C.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灭亡,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D.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认为“富强在,则无外患矣”。从而清廷出现了一个主张改革的政治集团,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自救的洋务运动。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是一场以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军事运动、经济运动、思想运动

B.“师夷”、“自强”、“求富”浸透了上层社会强烈的民族情绪

C.运动中的洋务派打破了“天朝上国”、“天朝体制”的观念

D.其根本出发点是在外国侵略面前自我图强

 

查看答案

明人焦竑在《犬牙相制》中认为:“国朝以颍州属凤阳,颖州卫属河南;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塘等卫隶湖广;山西磁洲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所,在山茜境内;湖广五开卫、贵州黎平府,同治一城;湖广镇远卫、贵州镇远府,同洽一城。似此者不可胜举,亦犬牙相制之意”这说明明朝时期    (    )

A.地方的军权、行政权都很大                   B.行省的设置与现在相同

C.地方各行省互相牵制,集权于中央          D.完全照搬元朝的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对策三》中说“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D.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农作物成熟的有(    )

A.谷雨、小满            B.惊蛰、谷雨    C.白露、霜降    D.小满、芒种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耕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30%,财富占全国的60%。

材料二  引泾灌溉工程郑国渠由于泾河泥沙含量大,水流急,流域山洪频发,使得泾河上的水利工程极易损坏,再加上这一流域的水文地质变迁(如河流改道),使这一工程几乎代代都要重修,规模不断缩小,最后只能灌溉良田7万亩,不足最盛时的四十分之一。   

汉唐长安粮食供应,关中大约只能提供200万石左右,要依赖东南漕运四百万石。而造成关中生产能力不足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有多种:(1)长安纯消费人口的增加,如皇室及服务人口、京官京吏、京师驻军、参加选官和科举考试人员、商业和佛道等多种人口的增加。(2)关中农业生产力的不足,如为国家纳粮的耕地减少、关中水利田面积减少、关中为国家纳粮的农户减少等。(3)自然因素,则是前2—6世纪(汉武帝以后至北周),9—11世纪(唐德宗贞元至北宋前期),关中气候向冷干的转变。所以,民歌所说郑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说法并不确切。

材料三 (宋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移到了江南地区,从而导致税赋重心移到了江南。关东地区距离江南很近,方便税赋运输。加上关中地区长期战乱,已经凋零,所以政治重心开始东移到关东地区,后来更是直接移到江南,政治重心再也没有回到关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的历史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关中地区水利事业衰落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