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的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的安排打乱了日军的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朝主流经济本能的作用          B.英国商品的倾销仅限于五口以及东南沿海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D.鸦片输入增加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

 

查看答案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四季接受全面教育           B.符合统治阶级注重封建伦理的需要

C.提倡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人文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皇佑二年(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韩州太守范仲淹采取了“饥岁工价至贱,可行土木之役……”的措施,其主张是

A.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B.巧立名目增加徭役

C.兴建工程以工代赈             D.降低工价开仓救济

 

查看答案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

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                    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

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正确                     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查看答案

《盐铁论》中记载:(西汉初年)“边民无麻桑之利,仰中国丝絮而后衣之……”“内郡人众……不宜牛马。……得匈奴累金之物……騿騵马,尽为我畜”。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汉匈在生产和生活上互相依存         B.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

C.匈奴对中原及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D.汉初出现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