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

(13分)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请回答:(13分)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社会作用?(2分)

(4)通过对诸多改革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改革往往都会涉及土地问题,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1)措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2分)      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2分) (2)制度:均田制。(2分) 影响: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2分) (3)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 (4)因为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3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三大革命”。(3分)

(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

(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

(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分)

材料五  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          ——腾讯新闻网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

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丙子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远的《官场现形记》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D.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