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
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A. 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B. 外资所占比重过大
C. 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D. 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 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 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 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能够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