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吐鲁番出土了一份高昌送使文书,记载有474、475年高昌国出人出马护送乌苌使(印...

吐鲁番出土了一份高昌送使文书,记载有474、475年高昌国出人出马护送乌苌使(印度西北)、吴客、子合使(西域)、婆罗门使(印度)、焉耆王(西域)外来使者的记录。其中“吴客”来自东方,他最有可能是

A.玄奘                                                          B.南宋使者

C.刘宋使者                                                   D.北朝使者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也。”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例如

A.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星                  B.四象是东苍龙西白虎南玄武北朱雀

C.二十八星宿是行星便于观测                  D.长沙、星沙就是织女星的星象分野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对其中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商朝已经开始使用筷子                         B.先秦时代已使用簸箕装垃圾

C.商朝手工业有象牙加工                         D.箸、箕造字可能与竹子有关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洛克学说包含了英国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要素,确实为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辩护。他的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流,奠定了基于代议制政府、宪法和法治的政治改革的基础。(他的)《政府论两篇》的思想与孟德斯鸠的思想一道为美国革命和温和阶段的法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彼得·赖尔、艾尔·威尔逊【美】《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二 法国《人权宣言》与美国《独立宣言》节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一八五四~一八五五年在再度移民的西部地区——堪萨斯——爆发了垦殖者与农民之间的武装斗争。一八五九年,武装斗争从堪萨斯蔓延到弗吉尼亚。农民约翰·布劳恩企图在这里发动奴隶起义。布劳恩建议在阿列该尼山脉建立根据地,并从这里扩展黑人的起义。在一个下雨的黑夜里,布劳恩占领了弗吉尼亚州与马里兰州交界的小城哈伯斯·斐里的政府兵工厂。布劳恩的全部队伍总共二十三人,其中包括他自己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两个女婿。队伍中有五个黑人。布劳恩派遣了他的手下,到邻近农园解放奴隶,并捕捉了奴隶主来作为人质。布劳恩未能发动总起义。到第二天夜晚,首都(华盛顿)的军队开到了,布劳恩的队伍几乎全部覆没。受重伤的布劳恩被俘,坐担架去受审判,美国的“民主”法庭将他判处绞刑。“我,约翰·布劳恩,现在完全相信,只有鲜血才能洗清这个罪恶深重的国家的滔天罪过。”——英勇的布劳恩临刑前夜这样写道。其它地方的奴隶效仿了布劳恩的榜样,曾数次举行起义。关于这种起义,马克思曾写道:“据我看来,现时全世界最大的事件,其一是自从约翰·布劳恩死后开始的美洲的奴隶运动,其二是俄国的奴隶运动。”

——叶菲莫夫【苏】《近代世界史教程》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分析洛克写作《政府论两篇》的主要目的和历史意义。(6分)

 

 

(2)阅读材料二,《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倡导了哪些相同的精神原则?(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精神原则在18世纪晚期法、美制宪实践中是否完全得到贯彻?(4分)

 

 

 

(3)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马克思所言“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指哪一个重要文件?(2分)它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4分)

 

 

(4)史论结合是叙述历史事件的常用手段。阅读材料三,作者意图通过叙述哪一历史事件来得出怎样的结论(观点)?(4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奴隶运动”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为配合各种废奴纪念,请你写一个口号或标语以揭示废奴主张的理论基础。(2分)

 

 

 

查看答案

(20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示意图(公元400~1998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6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