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6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间的关系。(6分)
某同学在图书馆发现了一份“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但并未标明文献是哪一年发表,于是他和几个同学为确定文献发表时间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有一位同学认为凭文献中“推翻南京北京武汉广州等一切反动的政府!”的口号,可以断定文献发表时间。据此你认为这一文献发表于 ( )
A、1924年 B、1927年 C、1937年 D、1949年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迅速生成”。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此说法的是 ( )
A、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群众运动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学生的示威流行
C、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各革命阶级表达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并取得初步胜利
下表是一个时期里我国面粉出口情况(单位:关担)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的判断有 ( )
年份 |
1914年 |
1915年 |
1918年 |
1920年 |
面粉出口量 |
不足7万 |
接近20万 |
超出200万 |
接近400万 |
①中国小麦产量迅速增加 ②海外市场对小麦的需求增加
③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商减少 ④中国小麦种植技术或面粉加工技术迅速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道:“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
A、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友邦曾给予大力援助
B、“文明国应尽之义务”是指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诸友邦在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代理人破坏革命
D、“八月以来”指的是从黄花岗起义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