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瞿秋白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

瞿秋白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各种新思潮滚滚而来,而马克思主义也就作为新思潮的一种传到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泛滥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动摇了中国封建思想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充满禁锢的情况下传入中国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光皇帝》一书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容易做 事后诸葛亮,从而苛求古人。”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只能用今天的视角评价历史

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

C.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择

D.历史存在被修改的可能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伯利克里

材料二  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攫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

                                                  ——柏拉图《法律》

材料三  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国家元首实权,有权组织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英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国家元首由国王担任,并无实权;政府由议会产生,政府大臣包括首相,都必须是议会成员,政府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行使司法权。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

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 佩弗《远东》

材料五  2009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强调,在制度建设中要把公开听取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度加以规定。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比较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这个“仿制品”机构的框架所体现的思想源流是什么?(1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特征?其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民主政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西装和中山装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三:“文革”时期人们的穿着               图四: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请回答:(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