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2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2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查看答案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查看答案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 “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查看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