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让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C.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B.体现陈独秀右倾妥协思想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大政策

 

查看答案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