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与这一现象相关联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③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④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