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5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3分)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13分)外国人很重视研究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21年英人伯顿出了一本奇书《忧郁症的解剖》,赞誉中国人……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他说:中国人“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他们……不论在战时或平时,就是保卫和治理他们的国家;而不像(英国)许多人那样,只知道放鹰打猎,吃喝玩耍。”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据你看来,这些因素后来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的事例。(3分)你如何看待作者对东西方官员的评价。(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4分)
(1)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这种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利弊?(4分)
(2)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3)在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中,常常用法律的形式把民主的成果固定下来。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为民主制度提供宪法保障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前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而后者(《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何在?(2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 …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证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3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3分)
(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4)中国的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3分)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