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关税改革的背景。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8分)
(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在经济上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12分)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图画家所代表的画派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 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这一现象说明( )
A.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绘画风格的变化
B.中西方绘画风格相互借鉴和融合
C.个人主观性情决定了绘画形式的变化
D.画家由注重意境转向注重写实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B.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希罗多德非常赞赏希腊的政治制度
C.希腊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