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

材料一: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 年到公元前1100 年……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 年到公元前850 年……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初年…… 

第二个寒冷期从一世纪到600 年……

第三个温暖期从 600 年到 1000 年……

第三个寒冷期从1000 年到1200 年……

第四个温暖期从1200 年到1300 年……

第四个寒冷期从1300 年到1900 年 ……

材料二:王俊荆在《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俊荆的基本观点?(9分)你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5分)

 

(1)分裂对峙走向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6分) (2)气候的变化影响中原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国内的阶级关系(农民起义)、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9分); 评价:环境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但不能把社会的变迁完全归结于环境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外交事务比以前各代有所增加,特别是清代后期,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事务繁杂是此前任何一个朝代无法相比的。因此,有清一代外交机构的设立,亦与前代有所不同。清代前期,既保留了传统的鸿胪寺建制,又设立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管理外交事务,清代后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式改革官制,先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在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要求下于1901年7月24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鸿胪寺与理藩院的外交职能相应转向国内。           

陈彦辉《中国古代外交人员及机构名称严格述略》

材料二:在民国时期,有专门进行外交官、领事官的考试,既是为了给使领馆招募合格的官员,又是为了提高外交官、领事官乃至外交部官员的素质。应试人必须先通过外交部举行的甄录试,这意味着外交部对于将来的录取者有初审权。通过初审后便通知举行面试。面试有两项:一是作文,用中文和外文笔试;二是口试外语。甄录试及格者,由外交部咨送参加正试。

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志三》

材料三: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初年和清朝晚期外交方面的突出变化。(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政府时期外交建设方面的哪些现象?(4分)并列举民国时期重要的外交成就。(最少两例)(4分)

(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2008年至2009年因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美俄关系紧张,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乎不准确,之所以说“不准确”主要是因为

①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          ②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③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  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是多极格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动机--电力革命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出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