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10月21日,中俄边...

(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10月21日,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二道街张姓木铺。两名伐木工,风尘仆仆而来。……店主把他们安顿下来。可5天后,二人却在店内暴亡。……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持续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吞噬了6万多条生命的大鼠疫正滥觞于此。这一天是宣统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西历19l0年10月25日,例来被公认为东北大鼠疫的发端。后来经考证,其实早在1910年春夏之交,俄国西伯利亚就已经发生了疫情,但西伯利亚人烟稀少,居住分散,再加上俄国方面控制严密,疫情没有扩大。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俄国把大量疑似染病的中国劳工驱逐回国。劳工们带着病毒,沿铁道一路向南。……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

——2009年2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19l0年12月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早年曾赴美留学的施肇基深谙国际外交,他知道答应俄日两国独立主持东北防疫的要求,无异于把东三省的主权拱手送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

——2009年2期《新华文摘》

材料三 日内瓦2009年11月6日电,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通报说,近来一些国家报告在猪、猫等动物身上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各国应密切关注甲型流感在动物中的传播,监测病毒可能出现的变化。

——新华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政府针对鼠疫采取的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中国,鼠疫是通过哪些渠道蔓延扩散的?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日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的目的。当时清政府官吏施肇基等人对此问题的认识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12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当今社会在应对流行性疾病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1)措施:严密控制,将大量疑似染病的中国劳工驱逐回国。(5分) 后果:疫情在俄国没有扩大,在中国迅速扩散,形成席卷中国东北、吞噬6万多生命的大鼠疫。渠道:人口流动、沿铁道扩散。(5分)本质:世界市场的形成(联系加强)和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加剧了传染病横行。(4分) (2)目的:趁机控制中国东北,攫取东北主权;控制疫病蔓延。(4分) 认识:控制疫情不但关系着亿万生灵,而且关系着东北主权、国家存亡。(4分)说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部分官员的民族意识、国家主权意识也在增强。(4分) (3)不同: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3分)认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人类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反对损人利己,避免损人害己。(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791年,制宪议会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法国再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848年,法国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国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变迁的实质是: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查看答案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查看答案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的“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的提案,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共鸣。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追寻孙中山路线的新党也正在为纪念这个重要日子而精心准备。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可能为两岸主流学者所共同接受的是

A.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辛亥革命废除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

C.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

D.辛亥革命的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查看答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是因为:①该书记载的药物、方剂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②分类叙述动物药类,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③提出了动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等新认识 ④吸收了西方药物学的最新成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 年到公元前1100 年……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 年到公元前850 年……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初年…… 

第二个寒冷期从一世纪到600 年……

第三个温暖期从 600 年到 1000 年……

第三个寒冷期从1000 年到1200 年……

第四个温暖期从1200 年到1300 年……

第四个寒冷期从1300 年到1900 年 ……

材料二:王俊荆在《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俊荆的基本观点?(9分)你如何评价这样的观点?(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