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1: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2: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1)“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4分)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3)蒋介石及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4分)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4分)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下图(缺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6分)
(3)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中共在环渤海地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哪些重大努力。(6分)
材料1:太平天国回答英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为各守天教,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材料2: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材料3:宗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强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之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太平天国所持的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
(3)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4分)
(4)材料4宗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能否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为什么?(4分)
(5)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重要认识?(2分)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日本的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面积逐渐缩小,游击区面积扩大。抗日根据地变为游击区说明( )
A.日本侵华加剧,抗日力量削弱
B.抗日力量发展壮大
C.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转变
D.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加强
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国共两党谈判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