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训术》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英国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为自己辩护非常高明,其高明之处在于
A.承认是康党,求得慈禧宽恕 B.承认是康党,为戊戌变法辩护
C.把自己和康党划清界限 D.以退为进,把主张变革的洋务派都牵扯进来
有学者认为宋代正处于从特权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初始阶段。下列描述南宋临安社会生活的各项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夜市直至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B.白话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中下层市民
C.街头讲史艺人有进士等知识分子称谓 D.民间所创服饰在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