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小平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3分)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8分)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0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8分)

 

(1)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人在苏俄开办企业。(3分)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经营石油有丰厚利润;当时美国政府对私人开采石油,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哈默有雄厚的资本。(任答两点给8分) (2)原因: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外开放成为一项基本国策;②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邓小平的邀请与支持;④到中国投资有丰厚的回报。(任答3点给6分) 意义:加快了中国煤炭、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树立榜样,从而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4分) (3)现象: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4分) 原因:我国人均拥有能源量少,能源利用率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能源需求量增加。(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内燃机的发明、交通工具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石油及其产地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导致了国际关系紧张甚至战争;(4分)燃烧石油及其制品也严重污染了环境。(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查看答案

下图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描绘的英国某时期申请专利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哪一现象与图中反映的专利数量变化存在因果关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的推行

B.英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查看答案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影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电视传入

 

查看答案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指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 《权利法案》  D.《联邦宪法》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院内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对此法案评价不正确的是

A.英国议会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民生问题B.法案出台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C.工人经济权利得到实际保障           D.该法案在实践中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