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更确切地说,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更确切地说,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这段话的含义是                                                      

A.否定武力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B.重工业发达是德意志帝国的突出特色

C.否定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的领导作用

D.工业革命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动力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一条法令是释放贫穷的犯人,另一条是编纂有关维修大路的法律,还有三条是关于重建财政制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爱尔兰和苏格兰殖民地以及完成将三国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长期议会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材料二 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制定的:第一,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二,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第三,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独立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三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英)查尔斯・弗斯《克伦威尔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完成对外政策的三项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你如何认识“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5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和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5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论政府》(1688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各自的基本思想。(5分)

(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6分)

(3)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实质目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 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个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职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兴起的共同背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对待西方文化的?(2分)日本为了实现“为自己去掠夺”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小平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3分)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8分)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0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